武邑柳山纵横谈(武宁柳山详谈)
| 招商动态 |2017-07-20
柳山,凡是武宁县人没有不知道的。如日本人心中的富士山。可见柳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极高的。明志云:“柳山,孤峰秀出,状如卓笔,以唐柳贞公隐此名。”2009年版县志对柳山是这样叙述:“柳山又名“飞来峰”,在县城西南十四公里处,山高568.9米。南屏荷山、北带修江,以其四周无它山相连,愈见独柱云天,一峰特秀。前人有《飞来峰》诗一首:“秀插江干锁钥长,琴棠分韵入诗床。渔灯上下金杯冷,龙剑依稀玉殿凉。禁鼓楼头声简简,山钟院落韵锵锵。孤峰却忆飞来晚,万里明霞焕锦章”。“山因唐代柳浑(官至丞相)读书其上而得名。”两本相差近500年的志书都一致地肯定以唐柳贞公浑隐此读书而得名。该山屹立于今石渡乡东南修江南岸,孤峰耸翠,卓立如笔,其侧有小柳山。柳山,至于因传说取名“飞来峰”和形似笔架名为“笔架山”的名字都停留在人们的口传中。其实它还有一个真正的官名“柳峰尖”,却被遗忘。柳峰尖,人们发现时己是公元2015年10月8日前,柳山寺门前菜地里发现了一处明代寺庙文物,石渡乡在挖掘文物时,挖到了四件文物,发掘铁钟、香炉各一鼎,云板一块,大磬一个,其中一面一米高的铁钟上的铸字清楚无误的写:“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16个大字,还有许多小字,“柳山尖禅寺,弘治元年六月,京山治士王福忠造。”(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
“柳峰尖禅寺”。这就清楚地证明:柳山在民间叫“柳峰尖”,柳山只不过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俗称罢了!我们知道,文物是铁证。无法否定的。香炉上刻有“顺义乡三十四都”。说明那时民间就叫柳山为“柳峰尖”。其次,武宁人自古以来,习惯于高峻的山峰都叫xx尖的,九岭山的主峰叫“九岭尖”,九宫山的主峰叫“老鸦尖”,还有“牛尾尖”、“水壶尖”、“大坳尖”、“小坳尖”、“红岩尖”、“犁头尖”、“周公尖”、“南山尖”、“小尖”、“桃花尖”……。以上这些都是千米以上的高峰,唯独柳峰尖这座568米高的山叫尖,说明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高峻而拨尖的!
这么一座孤峰耸翠卓立如笔的柳山,为什么在武宁人心目中有那么高的地位呢?这不仅仅是由于因唐代柳浑读书其上而有名,还有一个原因是:武宁民间向来崇尚文化崇拜。宋代名士白玉蝉曾以“翼然如舞天之鹤,婉然如入天之龙”的诗句赞美它,历朝的文人墨客到了武宁,都以登临柳山览观修河美景而留下美文佳句。罗溪杨光斗赞美柳山:“江干晓望翠云台,万叠芙蓉天际开。石磴空盘横树杪,竹林人共鸟飞来。”修水人章鉴也写了佳文。武宁茶戏上河腔的发源地就是柳山脚下。柳山又是一个出文人、办书院、培养文人的地方。我县有许多名儒名医都与柳山有关:如新华的钟光华,龙石的黎明伍、官田的雷混初和县城的朱美玉等老先生都曾在书院读书或授业解惑、或钻研医道。名医朱可贞与雷混初均为石渡乡人,是武宁县知名的社会贤达。1935年,朱、雷两人同登柳山,教补习生于名山之巅。两人考究医书,分析疑难,自学成才,医术大进,常有人求医问诊,屡见功力,声名鹊起。曾为我县的美术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画家陈重印,就是石渡人。其二,柳山又是一个宗教圣地:山上有九寺十八庵,佛、道、儒、医等诸学并荣,来山传业或求学者更是络绎不绝。直到抗战时期,日本鬼子经武宁去攻打修水梅岭,兵败溃退,沿路大肆烧杀抢掠,柳山书院和其它建筑都被付之一炬,彻底烧毁了。其三,柳山文化遗迹丰富。尤其是宋白玉蟾《涌翠亭记》的笔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山上有石井、书院、贞公祠、涌翠亭遗址,又有石门,门壁刻诗,山腰有寺观,龙岩、佛岩遗迹,其阴有柳浑精舍(武宁八景之一)、读书台故址,其侧有小柳山。经沧海桑田,屋宇倾颓,荒草没径,难复当年胜概。但柳山办学传统未失,上世纪60年代办过石渡中学,设过石渡林场,曾有一时之盛!
站在山巅,修河美景尽收眼底,是一个旅游胜地。柳山自唐至今,历代县城紧随其右(三国时期的西安、唐代的甘罗村、以后的玉枕山前、现在的南市岭)。据传,与西北的辽山、东北的辽东山(今王埠的苦株山)成为武宁的风水山,构成三山鼎立,寓平安稳固。
柳山不仅仅景色美、诗词美,而且传说故事也很美。石渡陈华新老师向我们讲述:很久以前的一天,许逊将军到了武宁县,他是为追捕兴风作浪、淹毁农田房舍无数的孽龙。
中午时分,许真君看见一处悬崖下,倒垂的柴茅遮掩了一潭深水,无数个旋涡在水面急速地盘转,白泡四起,并隐隐透出一丝妖气。真君心想:莫非它藏身此处?许真君骄健的身形立即腾空跃起,迅捷地抽出背负的神龙宝剑,与恶龙战成一团,刹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渐渐地,真君将黑龙引向开阔之处,使出神力用剑气震起无数的土团石块,掷射黑龙,且说被真君用剑气震起的土石中,有一块受力最猛,如离弦之箭直射东方而去,急速无比地飞越五十余里,轰然落在修河与盘溪之间。因受了宝剑无穷的神力,落地后的土块像正在打气的气球,不停地胀大,瞬间长成了一座孤峰冲天,秀甲豫宁的名山。
唐朝的衢州司马柳浑十分爱慕柳山秀丽幽静环境,竟弃官隐山读书。只几年,无奈仍被召回为官,政绩卓著,死后谥为“贞公”。柳山四周百姓为纪念他而在山上兴建了一座“贞公祠”,祭祀香火延续不断。在祠旁,还建了几间房舍,供子弟仿效柳公读书之用。这就是柳山书院的前身。
八、九百年之后的南宋绍兴年间,贞公祠和书舍被山火吞噬,第一次惨遭罹难。所幸不久,山下富户陈公功显首发倡议并慷慨解囊,族人或捐资或出力,在原址又兴建了一座更为宏伟壮观的新祠和讲堂,并为讲堂正式取名为“柳山书院”。看着“柳山书院”熠熠闪光的匾额庄重地挂在屋檐下,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陈公还重金延聘了饱学之士来院授课,不仅让陈氏子弟都在此读书,而且别地外姓之人也能来山求学。从此,柳山书院声名鹊起,远扬四方。
书院里的读书声匆匆送走了百余年时光,南宋开庆(公元1259)年,不知从何而来的一群叛兵占据了柳山,当他们溃败时放了一把大火,使书院和贞公祠第二次蒙受横祸。接着,几天几夜的狂风暴雨胁带满山的泥石洪流,把祠宇和书院的旧址都掩埋了。之后,山下陈公之裔时章老人继承其祖风范,带领族人在祠宇附近的柳公读书之处再次重建贞公祠,面积更大,装饰更好。把中祠作为书院,使孩子们朗朗读书之声继续飘荡在柳山上空。
元朝末年,不知何因,柳山书院第三次被毁。直到百余年后的明朝成化(公元1466)年,武宁知县冯琦公极为关心此事,发起募捐,第四次重建了贞公祠和书院。可惜的是在抗战时期,柳山的建筑物全部被日寇焚毁。
柳山书院这所我县唯一的千年名校,虽然命运多舛,历遭横祸,但是它为我县历代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完成了它的神圣使命。同时,透过书院几次重建之事,折射出我县民众为重教办学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具有一种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所以,柳山的存在和开发有着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开发柳山已经超出了石渡乡的一个乡的担当和规划。因为柳山早就在武宁人中根深蒂固:是文化之魂、教育之都、宗教圣山、旅游胜地。
既然柳山这么重要,建议县有关部门把柳山的开发和建设纳入旅游景点区开发建设规划。要像建设“西海楼”、“文峰塔”、“湖滨路”、“时光隧道”、“湿地公园”、“八音楼”一样高标准、高起点打造柳山,重建“柳山书院”、“贞公祠”、“涌翠亭”、龙岩、佛岩、柳浑精舍、读书台。山下要恢复登柳山的游山步道和修建寺观。山下则开发豫宁县城故址,围堤内则开辟侯鸟观赏园、油菜花观赏园以及甘罗井,老新华自然村建成“罗坪七里坑模式的度假村”。使朝阳湖延伸至柳山,从而形成大景区。
假如有可能,发动各部门用招商引资的办法,县乡给政策给优惠鼓励中央或省市的部、厅、局到柳山建“疗养院”、“度假村”或培训中心。我县的职业中专、就业培训中心等都应迁到柳山,使其真正成为度假、学院、娱乐、观赏的旅游胜地!
漂亮的柳姑娘
到武宁 一定要到柳山去看看哦
(本文引用了县志、石渡陈新华老师、文化站兰淼松站长提供的资料,特此感谢)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